索 引 号 | 111505000116401855/2023-25102 | 主题分类 | 国民经济管理、国有资产监管 \ 其他 |
发布机构 | 通辽市人民政府 | 文 号 | 通政发〔2023〕21 号 |
成文日期 | 2023-02-09 | 公文时效 | 有效 |
索 引 号 | 111505000116401855/2023-25102 |
主题分类 | 其他 |
发布机构 | 通辽市人民政府 |
文 号 | 通政发〔2023〕21 号 |
成文日期 | 2023-02-09 |
公文时效 | 有效 |
发布时间:
2023-02-17 11:40
信息来源:
通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
分享到:
各旗县市区人民政府、开发区管委会,市政府各委办局:
《2023年通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》已经通辽市第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,现予下达,请结合实际,认真贯彻实施。
2023年2月9日
(此件公开发布)
2023年通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
202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: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%左右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%,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%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%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%,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%和8%,城镇新增就业1.2万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%以内,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等任务。为实现上述目标,要突出抓好稳增长、稳就业、稳物价工作,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,推动经济全面回归合理区间,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,为全面推进现代化通辽建设开好局起好步。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。
一、有力落实稳增长政策,有效扩大需求释放潜力
找准宏观政策着力点,全力以赴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。落实已经出台的实施方案,研究好自治区细化政策的具体落实措施,继续下好政策“及时雨”。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,提前谋划储备项目,提高申报成功率。用好专项再贷款、财政贴息等政策,推进财政股权投资试点工作。加快制定企业技改升级三年行动计划,确保到2025年“应改尽改”。
积极扩大有效投资,增强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。计划实施重点建设项目540个以上,投资突破450亿元。建立“重大项目清单、重点项目清单、上级资金支持项目清单、争资立项项目清单、储备项目清单”,确保每年争取上级到位资金增长10%以上。集中开展2023年项目前期手续冬季集中办理专项行动,力争3月末手续应办尽办,4月份应开尽开,为项目从立项到竣工提供全流程“管家式”服务,促进项目如期释放投资。
持续促进消费恢复,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。围绕节假日等消费热点,组织开展各类线上线下促消费活动。申报自治区级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城市,创建摩尔城绿色商场。推动电子商务与重点产业、特色产品融合发展,释放农村牧区消费潜力。鼓励企业融入“网红”经济开辟营销渠道,培育科尔沁网红打卡地,组织通辽年货节等公益直播活动,不断发展新型消费。推进二手车商品化流通,促进二手车便利交易。
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,适度超前开展前期工作。推动25个已纳入自治区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的项目取得积极进展。续建国道红石至浑迪音一级路、省道太平川至宝龙山二级路,开工大广高速与通辽高铁站快速路互通工程、奈曼至阜新公路三道古街村至互利村(蒙辽界)路面改造、好通高速连接线一级路等项目。推进通齐、集赤通长高铁项目前期工作,力争建成集通铁路电气化改造(通辽段)、奈曼经安铁路专用线,开工扎哈淖尔煤炭铁路专用线,确保奈曼通用机场通航,开工扎旗通用机场。开工甘旗卡至义隆永天然气长输管道。开工巴林—奈曼—阜新500千伏输变电、珠日河500千伏输变电及220千伏送出工程等项目。加快建设LXB供水内蒙古通辽支线和引绰济辽二期工程,积极推进引嫩济锡、乌兰哈达水库工程前期。
二、凝聚科技创新力量,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
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,聚焦全市优势主导产业发展,实施重点领域科技攻关项目50个以上。提档升级创新平台载体,新建科技创新平台10个以上。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,共建内蒙古民族大学通辽技术转移中心,建成使用通辽科技大市场。
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,增强科技创新动力。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“双倍增”行动,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,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80家。力争新培育自治区“专精特新”企业2家、创新型企业13家。选派企业科技特派员60人,服务企业240家,赋能企业科技创新。开展科技金融合作,推动知识产权抵质押等业务扩面增量,构建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。
不断做优做强数字经济,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。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,实现较大行政村5G网络覆盖。丰富5G应用场景,推动智慧矿山改造项目,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。归集海量数据,推进智慧城市建设。
三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,构建绿色现代产业体系
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,巩固实体经济根基。在绿色农畜产品加工、铝镍硅基新材料、玉米生物科技、现代能源示范及装备制造、工业技术改造等重点领域、重点产业计划实施项目125个,预计完成投资236亿元。农畜产品加工产业,加快开鲁牧原生猪屠宰、蒙宝生物牛副产品深加工二期、汇成农牧粮食深加工等项目建设,推动必福牛业肉牛屠宰、原谷农业绿色农产品深加工等项目投产。铝镍硅基新材料产业,加快锦联铝材易拉罐罐料及汽车板材、经安有色轧钢酸洗、福耀集团硅砂深加工等项目建设,推动联晟电池箔及配套坯料、经安有色不锈钢等项目投产。玉米生物科技产业,加快推进金玉锋生物玉米深加工、安洲药业高端医药中间体、久鹏制药有限公司二期兽药系列等项目建设,推动梅花生物苏氨酸、鸿信达生物高端医药基地等项目投产。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业,确保国电投百万风电外送基地、明阳火风光储制研一体化、锦联火电灵活性改造配套新能源等项目建成并网。推动开鲁、奈曼、创源3个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和锦联自备电厂绿电替代42万风电项目建设。新增新能源装机380万千瓦,占比达60%以上。加快建设龙马装备制造产业园等项目,推动形成2000台套风电装备制造产能。
促进服务业优化升级,加快现代化发展步伐。编制《通辽市物流业空间布局规划》,出台促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优惠政策,推进快递物流园区、电商云仓等项目建设,积极申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,争取纳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。塑造“探源西辽河文明,漫游科尔沁胜境”文旅品牌,举办第六届中国北方自驾游发展高峰论坛和文旅商品创意大赛,推进大青沟5A级景区创建,加快孝庄河文化旅游休闲街区等项目建设。推进誉州北自驾车旅居车露营地创建4C级营地。创建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和星级接待户,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接待能力。培育壮大智慧旅游、智慧养老等产业,积极发展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“互联网+托育”“互联网+家装”等新业态,推动商业、文化、旅游、健康、交通产业融合发展。
四、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,着力激发发展内生动力
持续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推动营商环境迭代升级。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突破年行动。探索惠企政策免申即享、无感兑现。实现市旗两级40个政务服务事项“好办”“快办”,推行20个业态实行“一照通行”,实现镇村级政务服务代办帮办全覆盖。探索打造“全场景智能化”服务模式,完成市本级智慧化政务服务大厅建设。推动更多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“跨省通办”。积极推进简政放权,实现在全市各地无差别受理、同标准办理,推进行政许可事项“市域通办”。健全工程建设项目联审机制,简化项目后续审批手续,全面优化水电气热、电视通信等市政公用服务报装接入流程。
扎实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,深化重点领域体制改革。加快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,严格落实产权保护、市场准入、公平竞争、社会信用等市场体系基础性制度,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。巩固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,加快完成农发集团、文旅集团、城发集团后续资产划转工作,更好发挥国民经济“稳定器”“压舱石”的作用。积极推进农业灌溉机电井以电折水系数率定工作,落实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年度任务。
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,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。精准深入开展政金企对接,通过多种方式,提升重点项目及企业获贷率。鼓励和引导银行机构扩大信贷投放,提高民营和中小微企业“首贷率”,扩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规模,引导金融机构利率持续下行,为实体经济减费让利,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0%以上。充实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库,及时解决企业上市挂牌中存在的问题。
五、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,统筹城乡融合协调发展
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,有序推进城市更新。启动编制《通辽市中心城区城市更新总体规划》。继续在中心城区和霍林郭勒市开展城市体检,谋划实施城市基础设施重点项目61个。做好国家园林城市复检准备。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,保障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安全稳定运行。推动CIM平台建设,实现城市建设管理数字化、智慧化、专业化。
继续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重点,压茬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任务。常态化开展监测帮扶,投入财政衔接资金10.4亿元,优先确保监测对象收入持续增收,统筹安排产业和基础设施等项目等类型项目。深化京蒙协作,争取京蒙帮扶资金2.12亿元。统筹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提升,改建农村牧区户厕8419户,力争嘎查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到50%左右,逐步提高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。创建乡村美化示范村100个。
夯实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,提升园区承载能力。加快补齐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短板,新建标准化厂房31万平方米。巩固园区大起底成果,建立停产企业停建项目盘活长效机制,推行“区域评估+标准地”模式,新增工业用地出让中“标准地”占比达到30%,工业园区亩均产值达到140万元/亩,充分提高园区土地利用效率。
六、营造开放型经济环境,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
点亮蒙东“双子星座”,促进区域协调发展。推动赤峰、通辽“双子星座”建设,继续推进通赤合作29项合作事项,努力争取《蒙东地区(通辽、赤峰)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总体方案》获国家发改委批复。主动融入“一带一路”,协调推动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。积极参与吉南辽北蒙东六市一体化振兴发展。结合自身特色推动高质量发展,积极做好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,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,主动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。
提高对外开放水平,推动外贸平稳增长。积极促进红干椒出口、镍矿进口,协助企业争取国家玉米配额。鼓励企业借助参展平台“走出去”,抓商机、抢订单、拓市场,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业务扩展和海外仓建设。推进保税物流和跨境电商业务。加强国际贸易与投资业务指导,促进对外贸易便利化。
开展招商引资“冬季攻势”,在推动招大引强上下功夫。集中开展“冬季攻势”活动,改进招商引资推进方式,由“全员招商、全域招商、全季招商”向“专业招商、重点招商、全季招商”转变,聚焦“五大产业集群”和“九大产业链”,推动“项目管家”服务机制落实落细,新签约千万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570个以上、签约项目开工率50%以上、到位资金增长30%以上。
七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,扎实推动绿色低碳发展
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,持续强化生态系统治理。完成国土空间规划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编制工作。保持全市耕地保有量总量动态平衡。扎实做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,推进霍林河一号、二号、四号井田开发取得积极进展。推动科尔沁草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,完成林业生态保护修复任务200万亩、天然草原恢复和修复200万亩。推进西辽河流域“量水而行”工作,完成水资源管理和河湖长制考核,开展河湖“清四乱”、地下水超采区治理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等工作。
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,合理落实能耗“双控”政策。完善我市碳达峰碳中和“1+N+X”政策体系,印发我市《落实意见》和《实施方案》,推进各领域各行业子方案编制进程,有序推动落实“双碳”各项任务。以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化发展为重点,落实自治区最新能耗预算管理制度,努力为优质项目腾退能耗空间,加大重点用能单位节能技改力度,确保完成年度能耗强度目标任务。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,完成科左中旗低碳旗县试点建设。
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。启动通辽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,全面加强大气、水、土壤、固废、危废污染防治,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,初步建成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。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0.5%,细颗粒物浓度低于31.4微克/立方米;地表水国考断面好Ⅲ水体比例达到50%,保持无劣Ⅴ类水体;土壤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保持稳定,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25%。
八、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,切实统筹发展和安全
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控,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。严格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约束,逐步消化隐性债务存量,确保政府债务到期偿还、隐性债务只减不增。防范化解金融风险,推动1家高风险机构摘帽,不良贷款率降到3%以下,金融违法犯罪活动发生率进一步下降。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,妥善处置房地产项目风险隐患,确保项目按期复工、顺利交楼。
提升粮食和重要农畜产品生产能力,稳定初级产品供给。新建高标准农田16万亩、改造提升40万亩,种植大豆50万亩,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推广面积达到233万亩,粮食产量保持在180亿斤以上。设施农业占地面积达到3万亩,露地蔬菜面积保持45万亩以上。推进畜牧业规模化发展,基础母牛超万头苏木乡镇和超千头嘎查村分别达到70个和650个,规模猪场稳定在254家以上,能繁母猪保有量保持在15万口左右。建设饲草料基地570万亩。牲畜存栏达到1200万头只,其中牛370万头,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65万吨、4.7万吨和70万吨。
增强能源保障能力,确保能源安全供应。完成《霍林河矿区总体规划》修编,有序释放央企煤矿先进煤炭产能,推动具备条件的长期停产煤矿复产,推进霍林河矿区重点矿井开展前期工作,确保煤炭产量达到4900万吨以上。提升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,确保中俄东线通辽分输站与双通天然气管道互联互通工程建成运行。保障电力供应,发电量增长7%以上,供电区域农网综合电压合格率、供电可靠率均达99%以上。
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,多元共治打造新格局。深入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“石榴籽行动计划”,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。紧盯高危行业领域安全生产,严格问题隐患排查,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。扎实做好防汛、抗旱、防火等灾害应对工作。开展“衣食住行”领域集中整治,守护食品、药品等重点领域安全。继续巩固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。健全广播电视网络安全保障体系。打造信访工作新局面,维护社会稳定和谐。
九、扎实办好民生实事,分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
全力稳定和扩大就业,合理增加城乡居民收入。落实工资合理增长机制,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,多措并举促进农牧民增收,依法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。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或落实就业去向1.1万人,农牧民转移就业40万人,其中稳定转移就业32万人,零就业家庭始终保持动态清零。新增技能人才1.6万人。建立“政校企”培训联盟。
完善社会保障体系,保障特殊群体合法权益。开展社保扩面征缴专项行动,力争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达191万人,医保参保率不低于95%,落实各项惠民政策,确保各项待遇按时足额发放。合理提升社会救助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,用好社会救助政策措施,及时救助困难群体。同步推进市社会福利院、儿童福利院等项目。更好满足群众居住需求,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1571套,改造棚户区751户,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04个、100.86万平方米。
有序解决“一老一小”,确保幼有善育老有颐养。促进城乡养老服务均衡发展,新建社区级居家社区站点20个,切实实现“一刻钟”养老服务圈,完成3000户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,不断提高农村牧区养老服务品质。推动通辽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建设,增加托育服务供给,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3.3个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稳定在83%以上。
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,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。健全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,完善提升市博物馆、市图书馆服务功能。推出一批新创作品及优秀剧(节)目,每支乌兰牧骑开展惠民演出活动80场以上。加快实施文物数字化建设,全面提升文物安全保护水平。加大文化遗址调查、考古发掘研究力度,开展西辽河文明研究系列活动。完善非遗数据库,推进科尔沁非遗传承场所建设,评定一批非遗就业工坊、非遗传承基地(传习所)。
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,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。继续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。力争启动实施城发公司配建小学、市实验小学恒大分校、科尔沁区第六中学、通辽五中综合楼等项目,开工建设通辽第四中学富力分校等项目。推动高考综合改革,继续实施职业教育自治区“双高”“双优”建设和首批全区职业院校特色专业试点。促进特殊教育和民办教育稳健发展。
继续建设健康通辽,为人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。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落实新阶段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各项措施,妥善保障疫情时期群众基本就医需求。完工市医院新院区项目,推动市蒙医院、市疾控中心、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及旗县医院重点项目建设。在所有旗县推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,抓好“组团式”帮扶,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。争创国家级卫生县城(乡镇)8~10个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,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,组织开展第六届科尔沁运动大会。
202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繁重,意义重大。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,增强“四个意识”,坚定“四个自信”,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贯彻市委、市政府决策部署,自觉接受市人大监督,认真听取市政协的意见建议,勠力同心、勇毅前行,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,努力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书写好通辽高质量发展新篇章。